近来一连串亮眼的成绩,让“湘雅教学”频频登上“热搜”。
10月底在南京举行的第五届全国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上,代表湖南参加医学组竞赛的口腔医学教研室袁勇翔老师从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62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全校师生为之欢腾。
次日,从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决赛现场传来好消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研室范若皓老师以总分第一荣获理科组一等奖。
11月中旬,皮肤科陈翔教授和眼科夏晓波教授两位教师分获全国最具知名度的教育奖项之一“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和“宝钢优秀教师奖”。
11月下旬,“医患沟通技能学”和“临床麻醉学”2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分别获得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和线下一流课程认定。加上前期认定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湘雅共有3门课程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不仅如此,由胆道外科主任龚连生教授领衔的湘雅医院代表队,在国内首档疑难危重查房竞赛——首届湖南省疑难危重症病例查房竞赛中很好地展示了“三基三严”的基本功,拿下第一。
放射科副主任龙学颖教授喜获2020年度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专业基地主任”荣誉称号,这是该科近年来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后取得的喜人成果。
每年的中南大学“三十佳”教学竞赛中,湘雅人一直都是“十佳”的常客,今年麻醉科何欣老师和眼科医学中心郑巍老师就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的独特魅力和教学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分获“十佳讲课”和“十佳教案”奖。
这些成绩充分展示了湘雅临床教师的学术底蕴和教学风采,体现了医院对教学能力培养、教师教学发展、坚持教师脱产教学制度、注重青年教师“传帮带”和临床教师梯队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湘雅教学传统优势在新时期的延续。
湘雅医院口腔医学教研室袁勇翔老师在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湘雅医院以总分第一获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
麻醉科何欣老师和眼科医学中心郑巍老师获评中南大学第十届“三十佳”教学竞赛“十佳讲课”“十佳教案”
一
2019年医院“两会”前夕,新上任的教务部主任欧阳洋副教授发出了“力争打造湘雅特色的多层次立体化教学体系”的“代表心声”。
他指出:本科教学是根本,我们要借“双一流”建设的东风,争取打造更有湘雅特色的“本科教学”体系,结合医院“大教学”管理模式和理念,把本科生教育有机的融入包含住培医生、研究生在内的多层次立体化教学体系,使之成为湘雅教学的闪亮名片。
由此看来,近来井喷式的教学成果表面上好像出自不同部门,但实际上却是来自医院培养的同一批师资。这些老师不管是在教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亦或住培生的时候,都是互通的。
“大教学”的管理理念已然深入人心,其告别了以往相关部门各自为阵的状态,而是相互学习和沟通。
其实这一举措的推进,始于学校及医学院层面一直以来的探索和创新。如今的湘雅教学管理团队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摸索推进,使之得以延续。
顶层设计的指引明确了大方向,真正实施起来就需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教学方法上如何延续湘雅传统和不断与时俱进,如何提高临床医生投身教学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能够“寓教于乐”?都是以常实副院长牵头的教学管理团队需要面对的挑战。
作为中国最早由世界知名大学创办的医疗、教学机构之一,湘雅素以治学严谨、学风优良驰名中外,被誉为中国医学教育界的一面“金字招牌”。
无论是40多年前,湘雅77 、78、79级本科生在卫生部部属院校毕业生统考中“勇夺三连冠”;还是2012年至2018年,在昔日冠军们的指导下,湘雅青年才俊们连续六年勇夺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最高奖项特等奖。
百年如一日的严谨治学,是成就湘雅冠军的最大内因。
欧阳洋主任介绍,延续湘雅教学严谨的优良传统,发挥其作为全国“排头兵”的特色,秘诀在于:一是抓严抓实床旁教学,二是注重医学人文与职业精神培养,三是坚持脱产教学等一系列优良传统。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学不能急功近利,只有脚踏实地把基础筑牢,才符合教书育人的规律,而教学成果的产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最近荣获的这些奖项基本上都与临床床旁教学息息相关。”
要知道,一代又一代的湘雅人都是在前辈的引领下,在患者的床旁躬身学习成长起来的,这也构成了湘雅医学教育的奠基石,而这种传承至今都没有丢。
身处临床一线的龚连生主任就坦言:很多科室都有疑难病例和教学查房的传统,而比赛只是在我们平时的基础上更加细化。
其实查房不仅仅是考察学生,更多的是对主查医生,也就是上级医师的考试。除了严格主诉的表达,当场点评病例汇报,还要针对主治、住院、实习、住培、进修等不同类型的医生设计不同的提问,发现下级医生体查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我们从老一辈的专家那里传承了一套具体的查房步骤,不仅严谨、精细,也包含了人文关怀。比如,我们冬天查房要在手上捂热听诊器再给患者问诊,我们检查患者前要把自己的手搓热。我们的老师是这样教我们的,我们平时记在心里,再潜移默化给我们的学生。”龚连生主任对此记忆犹新。
中南大学成就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六连特”
湘雅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竞赛现场
疑难病例讨论现场
教学查房现场
二
谈及医学人文与职业精神培养,简言之就是要“立德树人”,并将其春风化雨般融入老师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真正做到润物无声地塑造同学们的良好医德,使之成为拥有良好职业精神的医学大家,而不只是沦为一个技术精湛的手术匠。
近两年,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并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育人的第一要务。医院也相应地成立了医学教育发展和教育研究中心、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并针对老师们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课程思政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培训,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发展平台。
11月6日,教务部、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组织开展了“德医双修·仁心仁术”临床课程思政说课比赛。17名来自各教研室的临床教师同台竞技,充分展现其所授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亮点与特色,探讨临床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践。
这种“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形式,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鼓励更多的临床教师加入到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来,同时也为建设临床课程思政示范教师队伍、示范课程及教学团队等工作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
“可以看到我们的年轻老师成长很快,他们的经验又可以被我们积累下来,反哺给下一批的年轻老师,最终形成一个大家都踊跃参与教学,积极争取教学荣誉的氛围。这样的教学氛围就像一潭活水,越带越活,进入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常实副院长勉励全院教师,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课题,需要每一位老师不断探索,拧成一股合力,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交出更好的答卷。
自2010年以来,湘雅医院持续开展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和评估工作,强调医学人文培育的重要性,并将医学人文和职业精神的培育活动融入临床课程中,为临床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的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陈翔副校长最早提出“医学职业精神与医学基本技能的双螺旋形培养模式”。近年来,该模式一直在不断摸索实践,并已荣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将有望冲击全国教学成果奖。
“虽然很多患者在就诊时并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但是作为一名医生应该要体会到疾病发作时的痛苦,这样才能更好地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从袁勇翔老师抽取的全国青教赛教学节段中,也能看出对医学人文培育元素的融入,从而引导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要积极共情,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解决实际临床问题。
湘雅医院“德医双修·仁心仁术”临床课程思政说课比赛现场
“教师开放日”,师生现场交流
湘雅医院内科住院医师医学人文情景剧比赛现场
名师名医对话医学生,聚焦职业精神畅谈医路
三
作为一所医教研并进的国家大型公立医院,虽说鼓励临床医务人员医教研均衡发展,不能有偏科,但是难免有的人重科研,有的人重教学,有的人重临床。
如何激励大家发挥教学热情和斗志,不至出现跛腿的情况?
湘雅对老师们教学的要求是“双一百”,即100%的教授上讲台,100%的授课老师有副高以上的职称,这样就保证了普及性,大家都有教学任务。
“教学是湘雅医生的一份责任,你是这么学过来的,你就有义务把学生培养好。”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不约而同地说,“教学需要的是奉献精神,要靠情怀和荣誉感,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尤其是湘雅一直以来坚持脱产教学,全国很多的专家来院学习交流后,都会感叹于湘雅还能保持每年有这么多的老师全脱产开展教学工作,甚至很多都是高级职称,实属不易。
像袁勇翔主治医师参加全国青教赛,他需要付出的是全脱产5到6个月时间,这对于他的临床和科研都会有损失。但是他愿意投身进来,支撑他的除了政策上给予的一些奖励外,更多的应该是他对教学的荣誉感和对教学付出的一种初心。
为师者,能够看到学生一代代地成长,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并不低于作为一个医生看到患者康复出院。
这些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在教学比赛中被推到全校、全省乃至全国的舞台去展现能力,对他们自身也是一种激励。所以他们的教学热情也会被点燃起来,更好地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包括近期举行的课程思政说课比赛,选手们都是自告奋勇地争相报名参赛。以往各教研室举办的疑难病例讨论、查房、辩论等比赛现场也常常是座无虚席。
更令人动容的是在这次新冠疫情的考验下,医院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不仅做到了停课不停学,还创新开展许多举措保证教学效果。很多老师甚至在抗疫一线,还坚持为学生们线上授课,这样的奉献精神与湘雅优良传统的发扬不无关系。
当然,有情怀和奉献精神固然重要,但是能够鼓励和认可湘雅老师们投身教学的,还需要有政策激励、支持和保障。
近年来,张欣书记、雷光华院长为首的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教改工作,通过教学业绩和工作量评价,逐步强化教师教学激励机制,一些政策也逐步向教学方面有所倾斜。
包括今年的高级职称晋升中,副高要求一定要通过教学查房的考核,正高要通过疑难病例查房的考核,实际上也是从制度层面来督促老师们要把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身于教学。
还有就是在绩效考核上增加教学的加分,针对脱产教学进行奖励。让老师们的付出体现价值,有获得感。
当前,在制度和平台的双重保障下,有更多的青年教师深层次地投身临床医学教育事业,为未来拔尖创新医学领军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
常实副院长指出,一个医院的教学氛围好了,对整体医疗环境一定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两者相辅相成。
湘雅医院对返校学生开展系统化、螺旋式疫情防控培训
临床技能训练中心组织带教老师进行岗前培训
四
“医学教育的专业性很强,因此对教学管理的人员要求要有持续学习的韧劲,要鼓励老师们要多‘走出去’学习,也要把好的经验‘请进来’。”常实副院长指出,当前国家层面制定的一些医学教育政策变化很快,如果不跟上节奏,很多理念、方法、平台就会丢失。
“走出去”和“请进来”兼容并进,就意味着向发达国家的先进医学教育取经。
2019年9月,湘雅医学院专门组织欧阳洋主任在内的十几位从事医学教育的管理者和骨干老师前往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脱产学习1个月。
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把美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现本土化落地,并通过课程制或每学期短期授课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聘请优秀的欧美临床教师来湘工作,同时把优秀的年轻老师送出去,形成良性互动,使湘雅的医学教育更加具有国际化视野。
通过对比发现,国内的医学教育方式跟国外的教学理念尚有差距。回望过去,大家更习惯于以老师为主的灌输式课程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力和热情都有欠缺。这既有学生的原因,也有老师的原因。
而综观当今医学教育国际化和更加注重结构、治疗、效益协调发展的改革进程,更加强调的是实践与基础并重、传承和创新并重、人文和专业并重、规范与个性化并重、责任与技能并重。
于是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也就是说,要让同学们自主地利用网上资源或其他资源途径去获取知识,而不是“强制背书”。
“针对某种疾病的诊疗,我们的老师课前就应该要告诉同学们,你应该去看哪些文献,查询哪些资料,达到初步掌握的效果。然后老师在课堂上抛出相关疾病或病例,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让他们得出自己的诊疗方案,老师再来指出诊疗方案里哪些是对的,哪些还有欠缺。这样才能更好地加深同学们的记忆,更好地贴近临床。”
教务部副主任李亚平表示,在学习和借鉴了耶鲁大学等国外名校医学生培养方案后,我们要逐步打破传统模式的樊笼,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早接触临床,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临床能力、人文、伦理道德,以及全面大卫生观和自主学习、协作讨论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接下来,教务部还将针对本科生采用学习积分的形式,鼓励大家在网上、在医院的学习系统里自发、主动地学习、探索、研究。“这有点类似于同学们平时玩电脑游戏,‘打怪’赚经验、赚积分,然后升等级,这样的方式也许更贴近现在的年轻人,同学们会更加喜闻乐见”。
随着教学科研楼即将交付使用,1到6楼的教学场地将大有用武之地。据了解,在1楼的13间教室中将有多间“智慧教室”,并引进了一些虚拟现实技术,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学习医学知识,也可以更多地采用PBL、CBL这种小组讨论式教学,而非一味地百人同堂听老师授课的传统模式。
医学是一门实证性科学,理论之外,实践必不可少。2到6楼的临床技能中心采购了近2000万的全新教学模具,将开放给同学们进行预约制的自主训练。
“希望通过这种显性加隐性的课程模式,提升学生们的在临床技能和医德医风两方面的临床胜任力,打造与湘雅声誉相匹配的教学文化,推进卓越湘雅建设。”常实副院长对此充满了期待。
“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工作坊现场
校院联合主办医学教育研究设计与SCI论文写作技巧学术讲座
湘雅医学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外专家共话“一流医学教育”
后记
“教学,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肯定不行,太功利化也不行,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
如何利用现代的一些技术,建设好教学管理平台,打造有湘雅特色的教学信息化平台,并将湘雅的教学经验和资源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的兄弟院校,使大家能够从中获益?常实副院长带领的湘雅教学团队任重而道远。
于管理层而言,要制定详细而周密的目标计划,目标定得高一点,前进的步子才会再快一点。
医院临床学科通过近年来的分层建设后,冒出了一批拔尖的“学科”,带动了湘雅整体实力的提升,也在复旦排行榜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兴许站在教学层面也可以进行分层梳理,划分出领军、优势、骨干、潜力学科,让一些学科和专业可以先“冲上去”。
总而言之,对标“双一流”建设指标,与国家政策和学校发展的整体步调保持一致,在医院党政的坚强领导下把教学氛围做好,把政策制定好,给老师们创造宽松的条件,教学工作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张欣书记表示,今年赶上了几年一次的学科评估,赶上了10年一次的全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赶上了全球罕见的大疫情,我们希望通过这三次大考的出色表现交上让湘雅人满意的答卷。
教育部临床专家认证组来到湘雅医院开展临床专业认证工作